學會等候,才能真正與自己相遇
在這個講求效率與即時反應的時代,快速被視為能力的象徵。我們追求進步、目標、成果,彷彿慢一步就會被世界拋下。但你是否也曾在某些時刻,心中泛起一個微小聲音:「我其實,好像已經太累了。」
這樣的疲憊不是因為不夠努力,而是太長時間拉緊自己,沒有給內在一個呼吸與整合的空間。
很多聰明的人,其實都走過一樣的路——總想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,不容許差錯,也不允許停頓。
但正如一位走訪全球、歷經豐富生命歷練的老師分享:「帶著速度前行的人生,常常會在關係中受傷,也會在過程中迷失。」他說,自己也曾經急、也曾經苛責過團隊,只因「覺得對方太慢了」。
慢,是許多聰明人最難學的一課。但或許,也是最關鍵的一課。
身體與情緒,其實都渴望一個暫停鍵
你不是停下來無能,而是在給自己時間成熟
人生的許多功課,都不是靠「快」解決的。
在菩薩寺創建初期,這位老師坦言自己急於完成目標,對他人要求甚高、語氣不耐。久而久之,原本同心協力的團隊出現裂痕,甚至一個個選擇離開。
那不是因為他不夠優秀,而是他還沒學會一件事:「不是所有人都能跟得上一樣的速度,而一個人的速度也不能代表整體的節奏。」
如果我們常常感覺自己在推動事情的同時,也推走了身邊的人;或是完成目標之後卻心生空虛,也許就是時候問問自己——我是在往外衝,還是在往內走?
內在的成長有其節奏。有些事情不是現在不努力,而是此刻的你還沒長成那個能承擔結果的版本。所以,努力是必要的,但耐心與覺察更是修行。
你可以這樣提醒自己:「我並不是退後了,而是選擇放慢,好讓自己與世界重新對齊。」
療癒練習:寫下「我的急」在哪裡浮現
與內在稜角共處,讓鋒芒慢慢收斂成柔光
如果你願意,今天就進行一個簡單的自我對話練習。這是一段安靜面對「急」與「慢」的時間,無需改變什麼,只要如實書寫。
🔹步驟一: 找一個安靜的角落,準備筆記與筆。深呼吸三次,緩緩將意識拉回當下。
🔹步驟二: 在紙上寫下這個問題:
「最近,有什麼事讓我感到急躁或不耐?」
不用急著美化或分析,只需要誠實。也許是工作上的延誤、家人溝通的不順、或者自我成長的停滯感。
🔹步驟三: 接著寫下:「當我覺得別人慢的時候,我其實在害怕什麼?」
是害怕被落下、被誤解,還是害怕自己失去控制感?讓這些話語流動,像一場與自己深刻的對話。
🔹步驟四: 最後,寫下你想對自己說的一句話。可能是「我願意慢下來陪自己」,也可能是「我值得等待一個成熟的時機」。
這段練習,也許只需十分鐘,也可能會引發更深層的覺察。不需要評價自己寫了什麼,這本身就是一種練習:陪自己慢慢說出話來。
結語:水到,自然渠成。慢,不是失敗,是選擇。
在這個節奏加快的時代,選擇慢下來,需要一種勇氣,也是一種智慧。
讓我們重新定義「成功」的樣子,它不只是結果,也包含過程中的整合、關係的溫柔與對內在節奏的尊重。
當你願意放下「一定要快」的自我要求,轉而聆聽生命的步伐,你會發現,有些等待,是為了成為更適合承接美好的人。
你也可以這樣問問自己:
「如果我願意慢下來,我真正想看見的,不只是成果,而是……?」